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網站功能選單

臺北市孔廟儒學文化網

字型放大 字型縮小

楊何

楊何,字叔元,淄川人,武帝元光時為太中大夫,是西漢治《易經》著名的學者。《易經》自先秦孔門弟子商瞿受自於孔子之後,接著便陸續傳授給橋庇子庸、江東馯臂子弓、周醜子家、孫虞子乘等人。由於《易經》屬於卜筮之書,因此不曾受到秦火影響而干擾了傳承。入漢之後,田何子莊(杜田生)陸續傳《易經》給王同、周王孫、丁寬、服生四人,其中王同即是楊何的老師。而楊何也將《易經》分別傳授給齊人即墨成、廣川孟但、魯人周霸、莒人衡胡以及臨淄人主父偃。值得一提的是,太史公司馬談也曾經師從楊何習《易經》。史書提到,這些人皆以嫻熟《易經》而至大官。
      楊何另有一弟子京房,京房傳弟子梁丘賀。梁丘賀,字長翁,為琅邪諸人。宣帝時,曾向京房徵求門人,梁丘賀受到京房推薦,在西漢宣帝前講解《易經》,因頗受好評,得任郎官。時逢八月舉辦飲射之禮,宣帝出行至孝昭廟,其間發生頗多異事,像是寶劍自然脫鞘,而兵刃朝向車駕驚動了坐騎。眾人深覺有異,命梁丘賀加以卜筮。占卜後發覺有兵謀之凶,隨即還朝。當時恰逢霍氏密謀造反,卻因梁丘賀之卜得以在事前予以反制。自此之後,梁丘賀更加獲得皇帝青睞。
      梁丘賀之子梁丘臨,對於京房《易經》非常精熟,深獲當時博通五經的王吉好評,王吉還要求兒子王駿跟隨臨習《易經》。這些都可以視為楊何《易經》學的後續發展。梁丘臨另外也傳授《易經》給五鹿充宗,此後五鹿充宗又傳給士孫張、鄧彭祖、衡咸三人。士孫張後來為博士;鄧彭祖為真定太傅;衡咸,則是王莽講學大夫。從此之後,梁丘《易經》學便有士孫、鄧、衡三種家法。
      不過經後人考證,有人認為京房是楊何弟子的說法有待商榷。有的人主張這位師從楊何的京房,與師從焦延壽的京房並非同一人,後人又稱這位師從楊何的京房為「前京房」。顏師古則主張師從楊何之人是因傳寫筆誤,本不應寫成京房。特將此說法附於此處,謹供讀者參考。

撰稿人:劉柏宏
網站滿意度調整